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作文 > 读书心得

《唐诗》读书心得

时间:2024-02-27 11:45:26
《唐诗三百首》读书心得

《唐诗三百首》读书心得

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,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,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。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,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《唐诗三百首》读书心得,欢迎阅读与收藏。

《唐诗三百首》读书心得1

中国是诗歌的王国,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熔铸了不计其数的脍炙人口的诗篇。许多诗流传千古,哺育了一代代人,是我国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。读诗诵诗,既能提高文学素养,又能陶冶精神情操,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。

今年,我利用暑假的时间,读了《唐诗三百首》这本书,书上记录了无数诗人的豪情力作。有的简洁明了,读起来朗朗上口;有的欢快明了,读起来趣味无穷;有的豪迈奔放,读起来慷慨激昂;有的发人深省,读起来意味深长……

少年英才,骆宾王,7岁就作出了一首深入人心的诗——《鹅》:鹅鹅鹅,曲项向天歌。白毛浮绿水,红掌拨清波。在这首诗中,把鹅的样子、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,鲜艳的色彩使人赏心悦目,听了这首诗,仿佛自己亲眼见到了一群洁白的天鹅在水中嬉戏、玩耍,湖面泛起阵阵涟漪。这首可不是骆宾王胡编乱造的,是一次泛舟的过程中看到眼前的情景,不由得产生了灵感。这首诗可谓妇孺皆知,也正因为它生动、欢乐才使得它流传至今。

为什么一个7岁的孩子能写出活灵活现的诗?恐怕离不开平时的认真观察。由此我就想到了我平时上作文课,这也是我最头疼的。一到作文课,我就开始犯愁了。写什么呢?手里的笔不停地转,脑袋空空如也,眼睛来回地盯着作文题目,绞尽脑汁写出来的作文也是平淡无奇、毫无感情,让人读了都想睡觉。现在,我每天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,留心生活的一点一滴,写作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,到了写作文的时候,提起笔就可以写,脑子里优美的词语,像泉涌一样,很快一篇优美的文章就写出来了。

当我看到碗里的那一粒粒饱满的米饭,我便想起了李绅的《悯农》: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小时侯,我吃饭总是吃一半掉一半。爸爸妈妈总对我说:“要珍惜每一粒饭。”不懂事的我认为米那么多,要珍惜干嘛!读了这首诗后,我才恍然大悟,要想收获一碗米那得付出多少辛苦的汗水啊!每一粒米都是农民劳动的成果,生长在农村的我更能体会这其中的辛酸。

好诗还远远不止这些,诵读这些诗句,就像遨游在浩瀚的星空里,每一颗星星都有它独特的魅力,吸引着人们。

《唐诗三百首》读书心得2

我最初接触的唐诗,是骆宾王的《咏鹅》,用寥寥十几个字生动的表现了鹅的情态,读着诗,白鹅在绿水中浮游荡漾、快乐呼唤的情景便跃然纸上。还有一年级第一课学的《静夜思》,简短的语句中,饱含着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,还有漂泊他乡的孤寂和悲凉。这些唐诗给了我当时小小的心灵独特的震撼,在我心里播下诗歌的种子。

接着,我接触了《唐诗三百首》。这本书似乎让那颗小小的种子生根发芽,让我感受到唐诗犹如广阔的海洋。在一首接一首的背诵中,我也丝毫不感枯燥,而是沉浸在诗中,陶醉地感受着诗人的情感。

读诗,其实就是读情,诗的内容展现了诗人的经历、情感和生活,而这也是唐诗的魅力所在。我喜欢精读唐诗,细细地体会诗中的深意,了解诗人的情:

思乡之情:

思乡之情可以算是诗中最常见的情感了,诗人离乡背井,考取功名,在外漂泊几十年不曾返乡,可当夜深人静时,对家乡浓浓的思念便涌上心头……

比如孟浩然的《早寒江上有怀》。这并不是一个典型的思乡诗,其中还包括了许多更加复杂的情感。但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,却也是令我着迷。

“木落雁南渡,北风江上寒”,如此萧瑟悲凉的深秋景象,引起了作者的悲哀的情绪。其实,当时孟浩然的心情是复杂的。他既羡慕田园生活,有意归隐,又想踏入仕途,一展宏图,这无疑十分矛盾。第三句“乡泪客中尽”,将自己的乡思一泄无余,不仅他自己这样思乡,而且家人也在想望着他自己的归去,遥望着“天际”的“孤帆”。“迷津欲有问”借用了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,所诠释的便是孟浩然隐居与从政之间的冲突。以“平海夕漫漫”做结,滔滔江水,与海相平,漫漫无边,更加凸显了作者迷茫的心情。

这其实也是现在的年轻人所普遍拥有的矛盾心理,这首诗,让千年前的诗人与读者之间心灵共鸣,令人深有同感。

《唐诗三百首》读书心得3

俗话说“熟读唐诗三百首,不会写诗也能唱”。唐诗不仅是中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,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。正因为如此,我借国庆假期的机会,认真读了《唐诗三百首》。该书主要介绍唐代主要诗人及其代表作:《将进酒》号李白、《春望》号杜甫、《山居秋暝》号诗佛王维等。每次读一首诗,似乎都要进入一个由文字构筑的朦胧而美好的世界,悲喜动静让我想来回。我会选择印象最深刻的诗句来说我的感受。

首先是王维的《鹿柴》。开篇的“空山上似乎没有人,但我想我听到了一个声音”原本是为了突出山中的寂静,但诗人反其道而行之,没有直接写“静”,而是大胆地用了“环”字。以空寂幽谷的微弱声音对比山野的静谧,突出诗人孤独的心境。在写作时,我们也可以使用这种对比的写作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描写,从而为我们的文章增添一份情趣和内涵。

接下来是李白的《山中问答》。虽然只有四句短句,但我从这首短小精悍的诗中读出了属于神仙的生活方式。有钱的李白,并不贪图繁华都市的奢华生活,而是选择隐居深山,积极钻研碧山丛林深处,汲取精神食粮。古人说,肚子里有诗有书。李白作为一个著名的诗人,在不断地学习和进步。他并没有因为成绩而沾沾自喜,止步不前。也要学习李白孜孜不倦的精神和学习防范骄躁的好习惯。

最后,诗佛王伟的《少年行》。“迎灵对你来说是饮料,是马高楼的一面。”这两句话描述的是咸阳城游骑兵在路上相遇的场景,一拍即合,被邀在路边餐厅畅饮聊天。诗中充满热情和英雄气息,让我千年后的小读者愤怒不已。虽然这种场景在古代并没有发生在我们身边,但是在新世纪,我们应该敞开心扉,交更多的朋友,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。

唐代的诗歌就像一个盛开花朵的大花园。唐人在不到300年的时间里写了五万多首诗。虽然不能说所有的文章都是精华,但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。作为青少年,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传统国学的精髓,继承中国经典,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。

《唐诗三百首》读书心得4

英国的培根曾说过:“读史使人明智,读诗使人聪慧。”宋代的苏轼也曾云:“腹有诗书气自华。”两位在文学领域具有重大成就的人都认为,读诗,可以提升人的智慧与情操。放眼我国五千年的历史,唐朝的诗歌发展最为昌盛,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经典之作。

年少时,寄居在外公家,外公是诗迷,珍藏的诗书举不胜举。于是,我便轻易读到了《唐诗三百首》。我初识的古诗是白居易的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,“醉过方知酒浓”,一读之下竟欲罢不能,从此,我便沉浸于诗的世界。

最初读诗,读的是朗朗上口的语 ……此处隐藏8292个字……卷唐诗,酌一杯香茗,我仿佛漫步百花园,幽幽清风撩动着我有些浮躁的心??

进入诗的世界,各种名花与我吟歌共舞:有飘逸洒脱的李白花,有忧国忧民的杜甫花,还有感叹时世的白居易花??是他们装点了我心中“最美的花园”,让人或喜或悲,或勇或坚。

伸手采一朵麝香玫瑰,闭上眼,回味着他那飘忽之美,品出了李白的几多飘逸洒脱。李白,你是一个浪漫主义者,你也懂得幽幽清风,皎皎明月。“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”,分明是你奇思。你曾自欺欺人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”,但是,面对世事多艰,你同样苦闷、彷徨:“抽刀断水水更流,举杯消愁愁更愁”,我想,你在思考“闲来垂钓碧溪上,忽复乘舟梦日边”吧。尽管你梦翼的翅膀一次次被折断,失意的事情像那忽如其来的暴风雨让你无从面对,你依旧狂放而又自信的摆脱了彷徨的苦闷,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:“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”。

嗅那花香,我嗅出了“仰天大笑出门去,我辈岂是蓬篙人”的味道,是甜的。白鹤芋的洁净,就像杜甫纯洁的心,一心只为国、为民,这使我不忍去摘采,唯恐给他洁白的叶片添上一丝瑕疵。弯下腰,我似乎听出了杜甫内心的焦虑“自经丧乱少睡眠,长夜沾湿何由彻”,夜夜以泪洗面,那是何等的憔悴。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”你又在忧国忧民,就连花和鸟都在为你低声啜泣“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”。世间有你这样一朵奇葩,怎能说现在这美好生活不有你的一份功劳呢?折下柳枝,吟一句“无情最是台城柳,依旧烟笼十里堤”。模糊的视线凝视着叶片上的水晶,我读出了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”的味道,是酸的。

擦干眼泪,寻找花中精典——君子兰,这君子之风是白居易精神的幻化。你坚强勇毅,所以造就了多彩的人生。“酒狂又引诗魔发,日午悲吟到日西”口舌生疮、手指成胝是你的执着所为,这种精神化成了“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。你感叹时世的思绪在跳跃,梦幻的翅膀飞腾起来了:“长恨春归无觅处,

不知转入此中来”;可怜琵琶女的悲惨身世,同情琵琶女的凄婉人生,于是,用那“枫叶荻花秋瑟瑟”的笔触写出了“别时茫茫江浸月”的伤感之怀,情感的花絮在秋叶的凉风中瑟瑟着,“同是天涯沦落人,相逢何必曾相识”。从温文尔雅,感叹时世的君子兰身上,我品出了“今日听君歌一曲,暂凭杯酒长精神”的味道,是苦的。

我怔了片刻。稍后,带着凌乱的思绪寻寻觅觅。

溪面映出桂花笨拙的身影,静谧而优雅,于是,我想起了闲适的王维著了“人闲桂花落,夜静春山空”;一朵朵泛着红晕的莲花圣洁而清净,无疑孟浩然会这样写道“看取莲花净,方知不染心”;梅花在瑟瑟风中依然傲立,这孤傲与王安石的不屈相溶,炼就了钢铁般的意志“墙角数枝梅,凌寒独自开”??

唐诗,就像一座百花园,有蜂顾蝶舞的瞬间,才有今天流传于世的芳香。如今的唐诗,幻化了一种精神,一种向往,给予了我智慧;他鞭策着我,激励着我,让我面临困境学会了从容,遇到挫折学会了释然??

从园中走出,梦醒了,新的一天开始了??

《唐诗三百首》读书心得14

在这个快乐的暑假中,我读了一本好书。

暑假刚开头我的妈妈就给了我一本书,这本书的名字是《唐诗三百首》这本书的封面是暗黄色的,上面画着很多的古代人的画像。这本书很厚一共有601页,在这601页里面都是著名的诗人写的诗词。

妈妈说:“这是姐姐看的诗词,是奶奶送给姐姐的。”听完之后更加对这本书尤为喜爱和好奇。听说姐姐也是非常喜欢读这本书,更是对这本书呵护有加。到底是多么好的一本书呢?能让姐姐这么的喜欢呢?带着好奇心我翻开了书本。

我耐心的翻阅着,看了很多诗词,真的是越看越有兴趣,慢慢的忘记了时间,也慢慢的体会到了为什么姐姐那么喜欢这本书了。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诗《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》:夕阳度西岭,群壑倏已暝。松月生夜凉,风泉满清听。樵人归欲尽,烟鸟栖初定。之子期宿来,孤琴候萝径。书中解释:夕阳西下,诗人在耐心的等候朋友,抱琴独自伫立。

读了一首又一首的诗词,还有很多让我影响深刻的诗词、人物。比如:王之涣的《凉州词》黄河远上白云间,一片孤城万仞山。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。赏析中介绍:此诗前半写景,后半抒情,表达对戍边战士的同情。从此诗中我看出了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,对于伟大的战士,都是有很高敬意!

我还读了很多很多的诗,就不一一列举了。读完就要铭记于心。诗的句子?谁写的?是什么意思?这些都是我们身为学生在读课文时必须牢牢记住的!读的越多,学的越多。并且要做到“学而时习之。”

在这个暑假中,我最大的骄傲就是读了这本书;最高兴的就是学了不少东西。我亲爱的小伙伴们你们读了什么有趣的书呢?

《唐诗三百首》读书心得15

英国的培根曾说:“读史使人明智,读诗使人聪明。”宋代苏轼与曾云:“腹内有诗书。”两个在文学领域有很大成就的人,都认为读诗可以增强人的智慧和情操。纵观中国五千年的历史,唐诗发展最为繁荣,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经典。

我小的时候住在爷爷家。我的祖父是一个诗歌迷,收集了大量的诗歌和书籍。所以,我很轻松的读了《唐诗三百首》。我第一次见到的古诗词是白居易的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《一醉方休,知酒浓》,但看完就停不下来。从那以后,我一直沉浸在诗歌的世界里。

第一次读诗,读的是朗朗上口的句子;再读一遍诗,读出了对诗中文字的考量;然后,在爷爷的指导下,我读了诗中悲伤或喜悦的故事。我爱读一首唐诗,或者读李白的豪情,在晚风微拂的柳树下,现实中饮酒歌唱。或者读读杜甫的雄壮,让自己多为国为民操心;或者读读白居易的清丽,为你的内心增添一份优雅的神采;或者,读读孟浩然的清静,品味李商隐的委婉.此时的他总是感慨万千,仿佛自己也是一个什么都懂的儒生,一不小心就能吐出千古绝句。

我一直很重视思想丰富的诗歌,因为它们陪伴我走过了很多坎坷。人生难免会有挫折。当我考试不及格时,那句“总有一天我会乘着长风破浪,把我浑浊的船帆摆正,在深邃的大海上架起一座桥。”鼓励我突破“难走”的困境;当我向我的朋友说再见时,“然而,尽管中国保持着我们的友谊,天堂仍然是我们的邻居。”成了我心中的慰藉。诗歌融入了我的生活,它一直是我的知音,是我的精神支柱,无论挫折还是喜悦。

然而,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,许多中国文化被取代甚至抛弃。对外国事物的狂热追求,让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忘记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唐诗。他们更喜欢生活在虚拟世界,追求一些无聊的东西。有一则新闻报道:近60%的人认为中国人崇洋媚外。面对这个结果,我不禁震惊。中国文化的内涵是否不如外国文化?相反,中国文化博大精深,那些人崇尚外来文化,是因为不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。我想问一下,如果每个中国人都能多读一首唐诗,对诗歌有更多的热爱,那么现在的局面是怎么形成的呢?

今天的唐诗不再只是一首诗,而是一种精神,一种向往,一个中国文化的缩影。认真读唐诗,它能给你智慧;读唐诗可以激励你,鞭策你,让你前进。在今天这种复杂的情况下,我们不妨找一个安静的地方,在那里安静的里面放一首唐诗来体味这份情。

《《唐诗三百首》读书心得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

上一篇:返回列表 下一篇:精彩的读书心得